国际传媒学院拥有两个天津市市级实验教学中心,分别是“中国语言文化创意与传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传统文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实验室”获得天津市首批社科实验室认定。

中心自创建以来,依托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等优势学科,经过天津市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综合投资与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部校共建”专项资金、设备购置与贴息贷款专项资金的投入,已建成基础绘画实验室、影视编导实验室、二维动画实验室、三维动画实验室、数字绘画实验室、定格动画实验室、动画录音棚实验室、移动媒体实验室、国学典籍数字化实验室、媒介融合实验室、高清自动录播实验室、大数据海外舆情分析实验室、MOOC设计与开发实验室等17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1590m2,总投资规模近1900万元,成为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师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于一体的综合型实验中心。


为推动优势学科创新发展,培养能胜任新形势下从事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意人才,长期以来,中心在学院倡导创意文化、创新理念的统筹引导下,以“依托专业优势、自办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结合、培养应用人才”为宗旨,以整合资源、服务教学为目标,全力打造一个立足学院、辐射全校、面向滨海新区的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平台。通过10年来的实践探索,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整体构架、管理机制、运行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与成效。


中心目前在研教改项目18项,省部级及以上重点教改项目4项。其中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一项,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项目4项。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数字技术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得到教育部门认可,获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


中心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一门,省部级一流本科建设课程8门,另获批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示范课各1门。已经建设完成的5门MOOC课程在学银在线平台上线,另有多门线上课程面向社会提供共享课程资源。中心积极服务社会,因在科普方面的重要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实验室”获批天津市全领域科普“四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