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津外国语大学积极实践非遗文化传播,围绕中国非遗文化这一精神富矿展开探索,先后申报获批了1个国家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3个省部级社科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4个中国学研究中心(海外)、1个省部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近年已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17个实验室,为非遗传承保护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学校探索“文学+非遗”“语言+非遗”“新闻+非遗”“数字媒体技术+非遗”“艺术+非遗”等模式,加强国际传播人才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培养,提升非遗国际传播效能。2019年,天津外国语大学入选共建新闻学院后,以部校共建融媒体工作室为主体在津云等平台发布作品,并建有“风雅天外”公众号,先后发布相关音视频、图文等各种形式的作品100余部,已影响人次100余万。其中《“忙趁东风放纸鸢”——非遗守艺人翟寅教你做风筝》《天津非遗传承人“神刀许”夫妻:同心协力扬剪纸》《剪纸非遗有传承:津娃们的剪纸》《墨上花开·杨柳青》《天津智能大会上的非遗》《眉剪下的汉文化艺术:访纸板画发明人郭其元》等多个作品被多家知名媒体转载,部分作品入选2019外交部天津推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