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今晚报》刊发文章《天津市全域科普“四全”品牌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实验室” 深挖文化富矿 助力非遗传承》,全面介绍了由我校创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实验室”的品牌特色和项目成果。
全文转载如下:
全域科普进行时
市科协 今晚报主办
天津市全域科普“四全”品牌之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实验室”
深挖文化富矿 助力非遗传承
本报讯(记者史莺)在入选2023天津市全域科普“四全”品牌的“全领域行动”类别中,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创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实验室”(下称“实验室”)独树一帜。它不仅获得本市首批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实验室认定,践行对非遗文化的“传播、传承、实践”,还完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更推出一系列高水平非遗文化出版物、精品课和非遗文化活动,同时依托学生工作坊(室)与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合作共建融媒体传播矩阵,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的非遗文化科普全领域行动品牌。
该品牌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独有的高校“身份”。该实验室一方面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深挖非遗文化富矿,形成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将产学研结合,创新传播路径。举例来说,凭借天津外国语大学涉外优势,实验室积极开展中华非遗文化的推广译介研究,有力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对10所孔子学院的调研,总结非遗文化推广的经验规律等,并将其纳入传播实践中。
2020年至今,该实验室承接教育部汉语桥项目、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项目等对外交流项目11个。“汉语桥——非遗文化体验”等项目吸引来自印度尼西亚、葡萄牙、日本等25个国家的千余名学生,通过直播课程、线上云游、互动体验、文化交流等形式,让外国学生体验了剪纸、杨柳青年画等非遗文化。
该实验室还发挥高水平科研和实践能力,建设“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基地”。以“中国语言文化创意与传播实验教学中心”和“传统文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两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基础,通过田野调查和图像采集,开展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研究,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记录非遗传承人对非遗项目所做的贡献,建立非遗项目数据库,系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获批国家级、省部级非遗相关科研项目4项。
来源|今晚报